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


发布时间:2023-03-21 11:53
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带动了大量的关联产业,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。但目前,我国建筑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,建造方式较为落后。随着能源紧缺、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,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,而装配式建筑最贴合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的内涵,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转型的最佳选择。
钢结构建筑
钢结构建筑
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,其建造速度快、能耗低且受气候条件制约小,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,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。自2016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》,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。
两会期间,郝际平就行业关心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一、运用系统理念“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”
很多人习惯用“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”来形容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。但长期以来,由于我国建筑业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机制,设计、生产、施工严重脱节,建造过程不连续,工程管理“碎片化”现象严重,导致装配式建造方式无法系统化,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、质量、效率和效益。
“好比汽车制造,并不是说一辆汽车有最好的发动机,它就是一辆好车。一辆好车必须是各种技术的最佳集成。”郝际平表示,“百姓需要的不是一个房屋的框架、一个门、一扇窗,而是一个功能完备的房子。这就要求必须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、生产、施工、管理维护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,用系统理念来指导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流程,各个环节衔接有序,才能造出好房子。”
郝际平强调,应将装配式建筑看作一个系统,用集成研究的方式,他借鉴钱学森系统论的研究方式,提出装配式建筑系统论、参考工程系统论研究方法,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个有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,他认为“应以系统理念和集成思维,引领行业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产品推向市场。”
“结合装配式建筑信息流、管理流和工作流,将装配式建筑系统分解为对象系统、技术系统、过程系统、管理系统、支持系统、组织系统6个子系统,把功能需求计划、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质量监督等理念引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、生产和建造中,将装配式建筑中海量的具体工作集成为一个技术合理、经济合算、工期可控的可协调运作系统,以期获得项目三项基本要素(进度、综合成本和工程质量)的综合最佳。”
郝际平说:“我们以系统理论,借助BIM技术,将装配式建筑规划、设计、工厂加工、安装、运营维护、拆除等整个生命周期全产业信息运营,集成研究。目前已经推出若干体系,获得发明专利40多个,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个。陕西、重庆、山东等地都有在此观念指导下建造的装配式建筑案例。”
二、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大有可为
2018年底,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,部署了2019年十大重点任务。其中,“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,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”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被提出。“钢结构装配式建筑”一时间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。
 
“众所周知,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、自重轻、抗震性能好、施工速度快、工业化程度高、有效使用面积大等优点,与其他结构体系相比,建造钢结构建筑的钢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。”郝际平认为,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本身便具有易于施工、工业化程度高,且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住宅等优势,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,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。”
他表示,尽管钢结构住宅结构部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、完善,但在钢结构与外围护系统、管线设备系统、内装系统等的匹配方面目前仍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。“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一种,在住宅开发的过程中,必须做到材料和体系(包括楼板、墙体、厨卫等)与钢结构相配套,保证用户在使用时不会出现问题。比如在钢结构住宅中应用的楼板需具有较大的平面刚度和隔声效果,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方便快捷;外墙板必须具备防潮、防湿、隔热、保温、防裂、防火等功能;内墙板应具有隔声效果,并能灵活地安装与拆卸;厨卫设施也应该标准化设计。”